close
肩膀為複雜的機制,由三種骨骼組成:
即鎖骨 (clavicle)、上臂骨 (humerus) 及肩胛骨 (scapula)。
肩膀是最具彈性的關節,可完成多種動作,手臂可旋轉360度,也可以任意揮動;
您可以接球、以球拍或高爾夫球桿擊球、抬起箱子,也可以滑水前進,
經過訓練的運動員還可以快速並精準的投球。
由於肩膀具有多種功能,可完成多種動作,進行這些動作的機制也相當複雜,
不難理解為何肩膀這麼容易受傷,以及為何需要特別保護。

其實,肩膀有三個關節,在肩胛骨與鎖骨之間、鎖骨與胸骨 (sternum) 之間、以及球窩關節定位手臂骨的上端。
手臂骨的球端插入深度頗淺的洞窩中(與其說是球窩關節,反而更像一個球放在盤子上),
運動範圍很大,因此必須以關節囊(管狀結構)及一組韌帶、肌肉與肌腱加以定位。
上方覆蓋的旋轉肌群由四塊肌肉與其肌腱所組成,也可提供行動力及強度,同時將手臂骨定位;
小囊(稱為黏液 囊 (bursae))可緩衝肌肉、骨骼與肌腱,軟骨進一步穩定與緩衝這個複雜的機制。
這是精美的生物工程,但也就像大部分精美的工程一樣,很多情形都可能出現問題。

造成肩膀疼痛的原因很多,例如跌倒受傷,重覆揮桿、網球發球或自由式游泳,都可能撕裂旋轉肌肉群,
不良的運動姿勢,更可能增加受傷風險,像是工作或生活中可能需要抬起重物、可能要抱小孩或稍大的孩童。
似乎更多女性比男性有肩膀上的問題,而且超過40歲的人比年輕人更常肩膀疼痛,
有時沒有明顯原因就開始肩膀疼痛。肩膀疼痛不僅會使工作與休閒受限,也會影響家庭生活,更常常干擾睡眠。

常見的肩膀問題
■ 黏液囊炎:黏液囊(緩衝囊)可能會發炎,剛開始不舒服的情況並不明顯,
由於運動或工作而過度伸展,都有可能造成發炎;有時是肩膀關節炎的第一個徵兆,通常沒有明顯的成因。
 
■ 骨關節炎:這種退化性的狀況是因為緩衝關節的軟骨墊出了問題,
它的第一個徵兆,通常是關節疼痛而且關節活動範圍縮小。

■ 肌腱炎:肩膀(及人體其他地方)的肌腱可將肌肉固定於骨頭上,
有時肌腱發炎是過度使用所造成的,會讓人疼痛及腫脹。
 
■ 旋轉肌群傷害:運動或抬重物可能會傷害旋轉肌群肌腱,使得肌腱增厚並發炎,甚至磨損。
如果肌腱腫脹,容易卡在肩骨下造成夾擠症候群(impingement syndrome)狀況,黏液囊也會受影響。
 
■ 五十肩:正式名稱為「沾黏性肩關節囊炎」 (adhesive capsulitis),又名冷凍肩,
常發生於40歲以上的女性,事實上,70%的患者都是女性,但原因不明。
五十肩的特徵是:由於關節疼痛與僵硬而使得 動作範圍變小;約有三分之一的單側五十肩患者,另一側肩膀後來也會出現狀況。
 
減緩肩膀疼痛 請試試看
首先請休息至少一、兩天,再對肌肉痠痛或疼痛進行處置:
√ 服用不需要處方的止痛藥,先試試含乙醯氨酚成分的成藥,無效的話再試試阿斯匹靈、其他非類固醇抗炎劑等。
√ 試試看冰敷肩膀,再改用熱敷,看看哪種效果對你最好?
√ 如果活動時真的很疼痛,請用吊帶固定肩膀,會有所幫助。
√ 如果嚴重疼痛或不舒服的情況在幾天內未見好轉,建議您就醫,尤其是受傷原因不明的時候。
√ 要有耐心,肩膀受傷通常需要好幾個月才能治癒。

醫師會怎麼做
目前有多種用來診斷肩膀問題的造影檢查,不過部分病例只需身體檢查就已經足夠。
醫師可能將您轉診至復健治療師,協助您設計運動計畫,溫和的運動,尤其是伸展,通常對大部分肩膀疼痛都有效。
有時候注射類固醇會有幫助,但是,為五十肩患者注射類固醇的研究結果並不支持這種做法,所以可先試試止痛藥及物理療法。
旋轉肌群傷害和五十肩如果情況惡化,可以選擇手術,
但是,只有物理治療及運動計畫無效後才考慮。
針灸也值得一試,挪威研究人員的一項小型試驗顯示,針灸會有一些幫助。
  
下列運動有助於預防肩膀疼痛,也可以提高療效。
如果常打高爾夫球、網球、游泳,或從事手臂需要經常上舉過頭的活動,
最好在出現問題前,先做些肩膀舒緩措施。如果在運動時肩膀受傷,請向教練請教一些技巧,才可繼續運動。

*肩膀伸展:一手伸到背後,另一手舉起超過肩膀,兩手在背後抓住一條毛巾,
用上方的手稍稍用力拉毛巾,但不要太勉強。維持10秒鐘,重覆幾次,然後換手。
 
*肩膀強化法1:側躺,一手撐住頭,另一手拿著稍重的物品,
將手臂彎曲90°度,前臂與地板平行;保持手肘抵住身體側邊,舉起重物,再向前方放下,重覆 10 次,然後換邊。
 
*肩膀強化法2:趴在桌子或床鋪上,一手垂下,另一手拿著稍重的物品,手掌朝外,直直向後抬起手臂,
維持 2 秒鐘再慢慢放下,重覆 10 次,
然後換邊。變化:把手向內轉,向前舉起重物,使手臂與地板平行;維持幾秒鐘再放下,然後重覆。
( 摘自Wellness Letter Volume24, Issue9,  June 2008 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蓓兒丹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