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從慢性背痛、頸痛、頭痛與腰痛,激痛點都是疼痛常見的起因,
這個論點首先在1940年代由 Janet Travell 醫師(為約翰.甘迺迪治療背痛的私人醫師)所提出。

這些「易感」點位於身體的特定部位,可在肌肉緊繃帶中感覺到小而硬的結節,
按壓這些結節時,不只造成該部位疼痛,還會出現「轉移痛」(referred pain),
例如壓肩膀中的結節會頭痛,或是碰到下背部的激痛點會腰痛,
可能會感覺麻痺、刺痛、無力、僵硬或活動受限。
 
一般認為,激痛點是由於肌肉直接受到傷害(例如頸部扭傷),
或是長期過度使用或過度負荷所造成(姿勢不良或背重的包包),
肌力不足的人會更容易受傷。
 不過我們仍未完全瞭解激痛點,
例如目前尚未有普遍認同的精確定義,亦不清楚激痛點如何產生疼痛轉移的特定模式。

可惡的激痛點快消失!
物理治療師會以按摩、熱敷、電療及超音波來治療激痛點,
另外一種方法是使用清涼噴霧劑,再伸展該部位,
合格的按摩治療師也可能會針對深層組織按摩,有助於緩解激痛點。
 
不過,如果這些非侵入性方式成效不佳,
醫師(例如復健科醫師或整骨醫師)可能會採用激痛點注射。
激痛點注射是將某種物質(通常是局部麻醉劑)直接注入激痛點使其麻醉,
有時使用「乾針」,將空針刺入該部位並稍微移動一下,
目前不清楚乾針精確的機轉,但可以刺激血液循環、減少痙攣或轉換刺激疼痛的物質,
因此或許會有幫助。
乾針刺激的作用可能類似抗刺激劑,
注射(根據注射藥物)也可能阻斷與疼痛有關的特定神經傳導物質或代謝過程。
 
請看這些近期對於激痛點注射的研究。
■ 2009 年奧勒崗健康與科學大學醫學院 (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) 及
其他研究單位的一項研究發現,局部麻醉劑注射至肩膀的斜方肌後,
可立即改善頸部扭傷患者的頸部活動範圍及疼痛程度,不過效果僅為暫時性。

■ 2010 年足踝研究雜誌 (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Research) 中一項回顧研究發現,
部分證據顯示激痛點注射對腳跟底部疼痛有效(乾針或藥物注射都有效),不過該研究註明文獻品質不佳。

■ 2009 年發表於疼痛醫學 (Pain Medicine) 期刊中一篇包含 15 篇文獻的回顧研究發現,
無論注射藥物為何,激痛點注射可舒緩慢性頸部、肩膀、背部及頭部疼痛,不過未必比超音波等非侵入性治療更有效。

評估激痛點注射時有一個問題,就是少有試驗設計良好的研究。
此類治療幾乎無法進行安慰劑對照試驗,所以無法排除安慰劑效果,
再加上大多屬於小型研究,採用的治療計畫不同,且納入不同類型的疼痛患者,難以比較其結果。
即便注射真有幫助,仍無法釐清對何種疼痛最有效?效果可持續多久?理想的治療方式有幾種?以及哪種藥物最好?
 
注射治療安全嗎?一般而言,透過有經驗的醫師進行是安全的,
就像任何注射一樣,注射位置週圍可能會疼痛、瘀血及感染,
更嚴重的是,曾有報告指出,在肺部上方肌肉注射導致肺塌陷。

重點提醒
注射不應作為激痛點的第一線治療,但必要時可作為輔助療法,將會有所助益。
第一步應找出導致疼痛的根本原因並加以治療,才是持續舒緩症狀的關鍵。
( 摘自Wellness Letter Volume27, Issue12, September 2011 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蓓兒丹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