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代謝症候群最初有個神祕的名稱,叫做 X 症候群,於三十多年前首次提出。
代謝症候群是心血管相關風險因子的集合,
包括腹部脂肪過多、高血壓及血糖升高。根據相關研究人員的說法,在美國就有約三分之一的成人患有代謝症候群。

代謝症候群的個別因子顯然會增加心臟疾病、中風及第二型糖尿病風險,
但是,結合起來是否會形成獨特的「症候群」,仍未有解答。
如果會的話,這個概念有助於診斷或治療患者嗎? 部分研究人員已不再這麼認為。


可能的關鍵要素
雖然尚未有統一的定義,但根據常見的說法,如果出現下列情況達三種以上,即患有代謝症候群:

■ 肥胖,尤其是腹部:男性腰圍超過40吋,女性超過35吋。
■ 低高密度脂蛋白 (HDL)(「好」膽固醇):男性低於40,女性低於45。
■ 高三酸甘油脂(血液中的脂肪):空腹檢驗達150以上。
■ 血壓升高:130/85 以上。
■ 血糖升高:空腹血糖檢驗達 100 以上,大於 125 表示糖尿病,介於 100 至 125 之間則表示發生糖尿病風險增加。

模糊的概念
2005 年,美國糖尿病協會 (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) 與
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 (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)
發表一份聯合聲明,這是最早對代謝症候群的概念提出疑問的文章之一。

該聲明發現一項重要的問題,就是缺乏對於症候群的一般定義,
關於其特定組成因子與分界點亦尚未有一致的看法。
例如,有些機構以腰圍來判斷肥胖,有些機構則利用身體質量指數來判斷,
還有些機構納入體內發炎(以 C-反應蛋白質含量升高來判斷)作為因子,但大部分機構都不包括這項指標。

或許這個概念最大的問題在於,沒有清楚的證據顯示,
代謝症候群帶來的風險大於個別風險因子的總合,而這就是「症候群」這個名詞所代表的意義。
例如,2010 年內科學檔案 (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) 中
有一篇論文回顧七項監測斑塊惡化的臨床試驗,受試者超過3,500人,約60%患有代謝症候群。
研究人員校正預測風險中的各別因子後發現,
「代謝症候群 不再具有任何作為獨立預測因子的優點」,因此認為,該提早讓「代謝症候群」下台了。

治療個別因子,不考慮症候群
就實用性而言,代謝症候群是否為獨特病況並不重要,也沒有神奇的治療藥丸。
如果醫師告知您患有代謝症候群,只要治療各別風險因子即可。下列為關鍵步驟:

√ 如果超重就要減重:減少熱量攝取,並透過體能活動燃燒更多熱量,這些非常重要。
 只要減少10至20磅即可恢復胰島素敏感度,有助於控制血糖與血壓。
√ 選擇健康的碳水化合物:減少甜食及精緻穀類食品,例如白麵包及澱粉類點心食物,
 改為多吃高纖食物,即蔬菜、豆類、全穀類與水果。
 纖維可減緩碳水化合物消化,因此對胰島素及血糖影響較少。
 少喝汽水和其他含糖飲料,最近糖尿病照護 (Diabetes Care) 中有一項研究發現,
 這些飲料與代謝症候群的組成因子有關。
√ 減少鈉攝取:這樣對於鈉敏感的人,可降低血壓。
√ 如果三酸甘油脂含量高,請少喝酒或乾脆避免飲酒。雖然酒精能夠增加 HDL(好)膽固醇的濃度,但也會提高三酸甘油脂的濃度。

請牢記:規律運動非常重要,雖然不一定能減重,但可以提高胰島素敏感度,也對心血管有益

 (摘自Wellness Letter Volume28, Issue2, November 2011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蓓兒丹娣 的頭像
    蓓兒丹娣

    輕風小築

    蓓兒丹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